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扶贫要闻
部门动态
协会新闻
定点连线
地市联播
对口帮扶
会员快讯
高层连线
省外要闻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前沿->>对口帮扶
   
产村共治:粤桂乡村振兴的“南山方略”
加入时间:2022-7-1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现在每年有10几万结余,买了辆20几万的车……”说起乡村振兴为自己带来了哪些变化,广西龙胜县马堤乡张家村村民银家良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自己曾在广东东莞一家电子厂打工七八年,基本是“月光族”,近几年,乡村振兴让村里各种条件越来越好,于是前几年返乡创业,组织13名村友成立了施工队,参与村里道路建设和修缮、村民房屋建设等,一家4口人,各种收入加起来全年大约有20余万元。在广西龙胜县和资源县像银家良这样的返乡创业青年不断涌现,他们在当地带领着村民就地创业致富,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乡村振兴的目的是实现农业现代、农村美丽、农民幸福,农业、农民和农村“三位一体”才能实现乡村发展、建设与治理的协同推进。深圳市南山区与广西龙胜县、资源县两地注重市场、政府、社会资源要素的融合、共享,协同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乡村持续建设和乡村有效治理,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构建了“产村共治”的乡村振兴良好局面。

 

广西桂林市龙胜县马堤乡张家村新貌(吕雪良摄)

产村共治

据了解,南山区探索推进的“产村共治”运行新机制,旨在坚持“党建引领下,以村民为中心,将产业开发、布局与乡村独特风貌融合,协同推进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乡村持续建设和乡村有效治理,让村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南山区区长黄湘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在于依靠“党的领导”“全面激活要素市场”。粤桂两地在推进乡村振兴一年多的时间里,南山区推动与龙胜、资源两县对各种资源要素融合共享,在“城、产、人”三个方面深度携手,充分发挥南山区科研机构、企业、社区、医院、学校、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的“先行示范”作用,多层次、多领域结对共建,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育、生态保护、乡村建设、文明乡风形成强大合力,努力实现农村美丽、农业现代、农民幸福。

“乡村治理的核心是激活各种要素和活力,实现村民自治。”广西龙胜县委常委、副县长周晓华(深圳南山区挂职干部)告诉记者,龙胜县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坚持在党建引领下,充分融合粤桂两地各种资源,着力打造一支村民拥护和支持的支部班子,全面激活各种要素资源和村民的内生动力,引导村民在乡村自治上下功夫,带动村民凝心聚气、齐心共治,优化村环境,探索“数字赋能”助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协同振兴的“产村共治”运行新机制。

田园变庄园
结合龙胜县和资源县地貌、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农业农村资源景区化、庄园化是南山区推进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将乡村田园按照园林艺术进行设计打造,推动乡村田园转变为宜居庄园,将人文风貌供游人休闲、观赏,把乡村独特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据了解,“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是去年以来南山区与资源县重点推进的“田园变庄园”项目,位于资源县中峰镇资江岸旁的大庄田村,距县城5公里,离资兴高速公路资源出口仅1公里,融入桂林国际旅游1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明显,喀斯特地貌山体环绕,项目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涵盖中峰镇5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3472户农户。

资源县中峰镇党委书记蒋勇文介绍,“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将打造成为华南地区一流的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示范区、城乡风貌建设示范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项目核心区位于核心区有红提产业1万亩,辐射带动周边2.8万亩。此外,还有被誉为“橘中爱马仕”的沃柑产业3000亩、红心猕猴桃产业2000亩、蓝莓产业100亩和草莓、蜜梨、板栗、中华圣果等若干采摘园,四季果香,随时可供采摘。

6月17日,广西桂林市资源县中峰镇“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的红提挂果喜人。(吕雪良摄) 

在龙胜县,与“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同样以“田园变庄园”取得实效的是马堤乡,把红色文化优势转化成产业发展优势,把红色精神转化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动力。粤桂协作坚持发展和保护生态资源并重,深挖红色文化底蕴和多民族文化特色,携手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红色文化+民族特色+休闲农业”特色体验区,深圳市南山区还将龙胜“万人界长征体验区”列为党史学习教育和党建现场教学点,南山区社会企业爱心人士捐献49.8万元完善体验区接待设施,不断壮大马堤乡红色文化旅游的接待能力和影响力。据统计,2021年,马堤乡全面融入龙胜县全域旅游市场,接待游客16万余人次,带动周边农户320余户,产生经济效益近 2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

村民变股民

“一田生五金”是龙胜县村民变股民的典型案例,村民通过资金、土地、林地、劳动力等资源入股,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最终农民获得“五金”:租金、股金、奖金、薪金、现金。

龙胜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昊告诉记者,南山区与龙胜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得天独厚的梯田景观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着力在梯田上做文章,通过“一田生五金”模式打造生态产业,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走出一条“打梯田牌,赚梯田金”的旅游产业振兴之路。梯田流转有租金。村民与开发商或企业签订梯田流转协议,获取“租金收益”。例如龙脊镇的周家村群众将1000亩梯田承包给桂林龙泉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规模经营,该公司每年每亩给农民租金750元,拓宽当地群众增收途径,带动农户167户695人发展旅游致富。目前,全县已流转农民土地17900亩,涉及59个村2000多户脱贫户,户均每年获得梯田流转租金收益4500元。

 

在有“天下长发第一村”之称的广西桂林市龙胜县龙脊镇黄洛瑶寨,建设了生产红瑶淘米水洗护产品、展现红瑶淘米水养发护法传统的现代化馆藏式工厂——中国长发科技馆,吸收了20多名村民就业,每年向村集体分红50余万元。(吕雪良摄)

梯田入股有股金。村民采取“梯田入股分红”的形式,将梯田捆绑用于旅游开发。龙脊风景名胜区是一个以梯田稻作文化为主体,近年来,龙脊镇大寨村、平安村、龙脊村等景区核心村与旅游公司合作开发梯田景区,通过用梯田、民族村寨等资源入股,实现了“农民变股民”的转变。2022年春节前夕,龙脊梯田景区给村民分发“年终奖”,总额达746.8万元,其中大寨村分红达430多万元,最多的一户为3.2万元。

梯田维护有奖金。在龙脊镇大寨村,凡是农户对自家的梯田按照核心景区的要求统一耕种并且定期对田埂进行维修加固,每年每亩按照旅游公司2600元、村级60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实现了种田有收入和护田有收入的“双创收”目标。

梯田务工得薪金。龙脊镇金江村金竹壮寨依托梯田美景与旅游公司签订旅游合作协议发展特色民宿,为当地群众提供了40余个工作岗位,全寨36户脱贫户每家均有劳动力在民宿工作。目前,整个龙脊景区有在旅游公司上班的合同制员工18人,歌舞队及务工人员134人;在景区内从事旅游协管员、卫生员、向导、工艺品售货员近2000人;景区内有农家旅馆354家,就业岗位980多个。除了景区核心区域的村落,沿线的金江村、黄江村、和平村等6个村的群众,通过开农家乐,销售本地龙脊辣椒、龙脊茶叶、龙脊大米等农特产品也享受着旅游开发的红利。

梯田旅游挣现金。龙胜县已经在梯田中开发了“哈密瓜趣味园”“草莓亲子采摘园”等30多个旅游项目,带动了20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户均增收10000多元,并培育了300多个致富带头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力开发淘米洗发水、面膜等旅游产品,通过“龙参米种植+淘米洗发水加工+线上线下销售”三产融合方式,实现年产值1200万元。2022年春节小长假,龙胜累计接待游客7.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5887.61万元。

离乡变返乡
“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激发了一大批村友返乡创业!”广西资源县委常委、副县长李源(南山区挂职干部)告诉记者,南山区协助资源县挖掘林下经济、地标农产品、丹霞风貌、漂流、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积极发展乡村产业和旅游综合体项目,在吸引企业家投资的同时,也激发了本地知识分子、大学生和有志青年到乡村创业的动力。尤其是一批跳出农门的优秀学子从离家拼搏到归家返乡,成为新型职业村民,他们把大城市创业拼搏和市场化运营理念带回家乡,引导了农村本土人才成长,培育了更多懂农业、懂旅游、爱农村、爱家乡的“新农人”。

 

返乡创业代表,广西桂林市资源县车田苗族乡村民杨海龙,2020年11月与广西资源县博盛优农产品有限公司合作,为村民打造了农产品的市场准入、生产、销售全生态链。(资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杨海龙是资源县车田苗族乡一位80后,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创业10余年,2015年创建“乡聚桂林力量”回归创业平台(创始人),2020年11月回归资源县负责广西资源县博盛优农产品有限公司管理运营,专注于打造农产品的产、供、销全生态链,带领村民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大军中来。博盛优公司为资源县提供了30个就业岗位,其中含15个脱贫户,有效巩固了资源县的脱贫攻坚成果。

龙胜县马堤乡张家村的杨启良早年一直在桂林当导游,2015年回乡创业,处处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带领村民一起致富,目前是张家村村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

“乡亲们选我当村主任是对我的信任,我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啊,何况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我们党员的责任啊!”这是杨启良当选村主任时的发言。

杨启良善于抓住机遇,推动乡村民俗旅游发展,发动了张家塘苗寨的50户村民入股,成立龙胜县张家塘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凝聚群众力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自2017年5月起至今,已接待游客近5万多人次,并且在2018年2月,该公司实现了首次分红,分红最多的村民得到了3000多元。不仅让村民在家就能挣到钱,增加了村民收入的渠道,同时也改写了马堤乡吃不上“旅游饭”的历史。

目前,全村人跟着杨启良一起努力奋斗,年年有分红,家家有结余,文章开头的银家良就是该村众多创业代表之一。

产品变商品

据了解,南山区与龙胜县、资源县着力协作发展“旅游+农业+电商+治理”等新业态,引进龙头企业,成立合作社,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新兴服务业,延伸产业链、衍生新业态、增加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出高品质、个性化、定制化、多元化旅游商品,把“农产品变为商品”作为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公司产品涵盖高山大米、养生杂粮等100余个单品。”资源县车田苗族乡杨海龙告诉记者,2021年,公司斥资数百万采购了多套全自动真空包装机、空气能自动干燥系统及水果自动分拣系统等国内先进设备,完成了农产品从传统的手工作业向现代智能化机械作业的升级。帮助村里乡亲们完成了农产品的市场准入、质量检测、储存运送以及销售等产供销完整链。

2021年,杨海龙的公司先后在资源县中峰镇、车田乡共建了四个种养殖基地,自有示范基地产品包含有机西红柿、有机辣椒、有机高山水稻和有机蔬菜种植,高山冷泉鱼养殖等多个特色产业。公司将继续秉承“现代农业平台·乡村振兴纽带”的使命,培育发展“政府+金融+种养殖合作社+专业运营团队”的新型融合体,从农产品源头把好质量关,以系统化方式打造食品安全、品质提升、集体经济、持续富农。作为一家集农产品基地种植、精深加工、植物生物提取、乡村振兴产业开发、订单农业精准帮扶等全产业链一体化的高新科技型加工企业,博盛优农产品有限公司将深入构建和创新农产品上行通道,努力通过国家脱贫地区网络832销售平台、粤桂协作对口帮扶平台、中国邮政、金融行业平台、各省市供应链等渠道,把更多更优质的资源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振兴产业带动当地农户致富增收。

 

广西桂林市资源县车田乡石山底山寨,苗家儿女新老两代为游客展示苗族山歌文化、饮食文化等。(吕雪良摄)

去年以来,杨海龙的公司分别与深圳南山区的几家企业签订了消费帮扶认购商品金额3000余万元。目前,销售额达到2100万元以上,解决了资源县农产品质优价低销售难的顽疾。

“近日,1200万元的资源县农产品正在借助“粤桂协作”平台开展供深农产品交易。”资源县委副书记田勤告诉记者,近年来,资源培育了一批本土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了一大批资源县名特优农副产品,锻造了一支强有力的农产品销售队伍,使资源县的农产品“走上了高端”“走出了品牌”“走出了大山”。南山与资源县深度融合,积极推动优质农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畜禽蛋奶基地还被入选深圳市“菜篮子”基地;源祥养殖专业合作社生猪养殖基地获评广西供应深圳农产品示范基地;资源丰绿生态种养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入选深圳标准促进会会员单位;资源“沃柑”成功申报为“圳品”,是桂林市首个获得“圳品”认证的农副产品。

据统计,截至目前,销往东部省份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金额已经突破6000万元。

此外,南山区在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派出了30余人的工作队常驻在龙胜和资源两县,指导当地在教育和医疗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当地群众对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的需要。

南山区副区长夏雷告诉记者,南山区在对口协作工作中,带领当地群众在党建引领下,因地制宜,挖掘当地尘封在乡间的经色文化遗存、用好民族文化特色、激活农村内生动力,带领村民将乡村特色民宿、民族美食、农产品等产业发展壮大,共治共享乡村发展、建设、治理成果,协助村民构建起新农村生机勃发的产业、文化良好生态。

 

广西桂林市龙胜县和资源县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坚持“富口袋”也“富脑袋”发展思路。图为龙胜县马堤乡村张家村,民风纯朴,闲时,村民们在一起拉拉家长,唱唱山歌。(吕雪良摄)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