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扶贫要闻
部门动态
协会新闻
定点连线
地市联播
对口帮扶
会员快讯
高层连线
省外要闻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前沿->>扶贫要闻
   
扶贫“双到”AB面之村组织建设篇:如果村组织像无力稻草,贫困就难改变
加入时间:2011-6-10    来源: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今年上半年,记者走访各地贫困村时,正值“两委”换届之际,贫困村村民参与选举的热情和“两委”干部调整的比例达到新高,不少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都是新选出来的,“双到”扶贫不但改善了贫困村的经济状况,也触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南方日报的调查证明,凡是村组织健全、村干部团结的贫困村,行动能力就强,脱贫致富的步伐就走得比较快;凡是村组织涣散、干部不团结的贫困村,扶贫工作也比较难以推进,甚至在一些贫困村出现个别村干部把自家亲戚评为贫困户甚至挪用、私吞扶贫款的现象。

    从某种意义上讲,村组织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双到”扶贫工作的成败。能否帮扶建立团结有力的村级组织也成为“双到”扶贫考核的重要内容。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驻村工作组在丰顺县潭江镇箭竹村的探索,正是这种变革的典型个案。在“双到”开发中一手抓扶贫,一手抓党建,箭竹村的农村政权建设探索出一条在扶贫开发中推进农村政权建设的可行之路。

    与此同时,肇庆在扶贫工作中抓党建,在抓党建中促扶贫的做法也值得关注。肇庆采取抢抓贫困村换届机遇,“选”出好班子;“两委”班子大培训;党组织、党员对口帮扶等手段强力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归根结底,无论怎么帮扶,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必须通过村“两委”来实现,因此,在推进当地政权“双到”工作中,要敢于啃这块“硬骨头”,不回避矛盾,不回避问题,知难而进,迎头而上。

    在“双到”扶贫中抓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抓好“双到”扶贫,是一项民心工程,得到了最广大农民的支持。“上面派下来”的扶贫单位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些帮扶单位敢于突破当地官场生态的限制,也有能力遏制某些非健康的自发力量。

    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没有钱不行,光靠钱也不行,关键是要解决好贫困村脱贫致富带头人的问题。

    肇庆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扶贫的做法不仅让我们看到如何打造一支“永不撤离”的扶贫工作队,也让我们看到了村组织建设的新方向。

A面:博士村官啃硬骨头 力推海选村民自治

    有3户贫困户住的是楼房,家里的摆设明显是生活比较富足的人家才有的。有一户叫廖顺来的人家连房子都没有,寄住在破败不堪、连年失修的老人院里,却不是贫困户。

    2009年下半年,张云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派驻丰顺县潭江镇箭竹村,成为一名“博士村官”。最先让他产生震撼的是箭竹村的18户贫困户名单,基本是村中大姓利益平衡的产物,根据这个18户名单能够排出一个以村干部为纽带的亲属关系谱。

    张云明显感觉到工作的压力和“双到”工作推进的难度,问题的关键就在“两委”干部队伍,这是一块“硬骨头”。

    化解“两委”矛盾齐心脱贫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显现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通常步调不一致,甚至是各干各的。随着3年一次的“两委”换届选举的到来,这种矛盾尤显突出。

    “如果村干部之间不团结,扶贫工作就很难深入开展下去。”要让箭竹村脱贫,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培养锻炼一个团结和强有力的“两委”班子。

    实际上,根据“双到”扶贫开发的要求,帮扶建设强有力的村组织也是扶贫的重要任务。但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不少驻村干部都不太愿意做这种“看起来有些虚”的组织建设,不像建一条路、修一条渠的扶贫效果明显。担心得罪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不能得罪村干部特别是老干部,不然你以后工作很难开展”,一位私交不错的村民私下告诉张云。但张云并不这样认为,他暗下决心,要啃啃这块“硬骨头”。

    在箭竹村,尽管村民自治从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开始,但受家族力量、宗族观念的影响,很难实现村民自治的初衷。张云要做的是依法选举,按照程序,要求每个选票箱至少有4个人监督,4个自然村派出4名代表,镇政府派1名监督员。

    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海选顺利举行,现任村主任廖育忠以73%的绝对优势顺利连任村主任。

    这次选举基本上把这个村的精英全部囊括进来,更重要的是,“两委”干部的交叉任职率达到了70%,既打破了干部按宗族分布的传统,又保证了党支部对村委会的绝对领导,“两委”分离的状况也得到了彻底解决。

    经过细致工作,村干部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化解,原来从不在一起吃饭的村干部也能坐到一个桌上了,有说有笑了。

    “村民自治比投钱更有效果”

    南方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箭竹村与我省的不少村庄一样,村中多数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了。该村有23名党员,12个60岁以上,7个年轻在外的,5个都在珠三角做生意。如何发挥在外年轻党员的潜力,成为摆在扶贫工作面前的一道难题。

    经过慎重考虑,驻村干部与村内老党员作了沟通,在廖荣道等村在外党员的支持下,2011年初,箭竹村流动党支部在东莞市虎门镇白沙五村成立,并设立了办公室。

    记者采访时,张云正在筹措村集体经济启动资金,计划由流动党支部运作,保证该村集体经济的保值增值。有了流动党支部,意在发挥箭竹村在外乡贤的同乡联谊会也正在酝酿成立。该村乡贤也纷纷响应。

    “我觉得,让村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村庄比我们投入两三百万元钱更有效果,即使是我现在就回去了,箭竹村也会发展得更好。”说起自己的“作品”,张云颇为得意。

    借换届机遇选好脱贫带头人

    与箭竹村的做法一样,肇庆也从“双到”扶贫一开始就注重通过加强村组织建设,以实现自我扶贫,并明确提出“选出一个好班子,培养一个好支书、带出一个好支部、建立一批好制度,闯出一条脱贫好路子。”

    高要市活道镇迳心村是革命老区村,全村共258户人家,总人口1154人,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42人。

    近日,当记者走进迳心村委会洞尾自然村时,看到的是该村正在掀起泥砖房改造建设热潮。原先的泥砖房已经全部被拆除,规划整齐的32间泥砖旧屋改造建设已动工,新当选的村干部和村民们一起建新房。

    为改变原来村组织涣散、干部不团结、战斗力不强、畏难情绪严重的问题,帮扶单位肇庆市农业局以及当地政府想了很多招数,甚至带领村干部们到东莞、华西村等地学习。

    借助换届选举的机会,今年3月底,通过宣传引导,迳心村选出了有能力、有活力而且责任心强的新一届村“两委”干部,一批为民务实的年轻人选上村小组领导岗位。新当选的村干部责任心强了,干劲足了,工作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

    “火车头”撬动整村扶贫开发

    与高要活道镇迳心村的情况一样,肇庆借势“双到”扶贫,加强村组织建设力度。据肇庆市农业局副局长、扶贫办主任冼树聪透露,粗略统计,全市186个贫困村中,新增35岁以上年轻干部140多个,新增党员干部120多个,有190多个致富能手和发展能人成为新任村支书或主任。

    也有例外,德庆上彭村的村干部就因为工作出色,在换届选举中,一个没换,村委4名干部所得的提名票数符合“两个过半”条件,直接当选为上彭村第五届村委会成员,实现了连任。

    帮扶单位肇庆市委办把加强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重点,通过村“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撬动了整村扶贫开发。

    最有特色的是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增长,上彭村通过规划实施7个集体项目,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跃升为6.24万元“预计今年可达到10万元。”

    “原来没钱,也不知道怎么干,现在有钱了,也想好了怎么干。”村支书梁伟华感觉原来是有心无力,现在是有心有力。

    多年的扶贫经验让冼树聪意识到,要想加强村组织建设,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这也是‘双到’扶贫为什么要求一定要让村集体收入每年达到3万元的良苦用心。”

    “做得好继续干,做得不好就换!”冼树聪相信,只有经过扶贫平台的大浪淘沙,村组织才能成为一支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致富工作队。

 

B面:村委没办公场所 扶贫借饭店办公


贫困的桂培村处境尴尬,由于各种原因,村组织要开个像样的会议都有难度。

    陆河县南万镇桂培村原本位于距离南万镇7公里的山区林场,全村有38户206人。因为交通不便,山多地少,从2004年起,就陆续有村民从村里搬了出来。到2008年,桂培村已经完全搬空,房屋也基本拆完。

    由于桂培村已经没有了实体上的村庄,村委会很难组织起来。帮扶桂培村的是陆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陆河县药监局”)。桂培村“双到”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陆河县药监局局长彭志洁表示,桂培村委会连个办公的地方都没有。之前他们就在镇国土所办公,几个月前,国土所装修,他们就把办公场所换到了对面的一家饭店。工作组“经常到镇里去”,但也并非没有驻村。

    村干部“走读”很少来村里

    桂培村村民告诉记者,村里只是在今年4月份换届选举的时候开了一次会。因为村委会没有办公地点,选举开会的地方选在南万镇上的一家饭店,选出了新的村主任。

    “当时只有七八人到场,有的人家没电话,通知不到,有的搬到外面去住了。”上述村民透露,桂培村上一次开会则是3年前的上一届换届选举。

    彭志洁坦言,因为村组织工作不力,对他们的工作造成了颇大的困扰。“有的干部相对来说有消极的因素,村干部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做什么都要钱,有的村干部之间有矛盾。”

    “村干部住在县城不要紧,关键是不积极。”彭志洁说,如果桂培村组织保持原状,工作将很难开展。

    彭志洁对新的村主任也很满意。他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力度,协调村干部配合支持扶贫工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一些地方的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均不在村里住,成为名副其实的“走读”干部,除了有上级来检查,村干部们平时都很少来村里。村民要办事,还要到外地去找村干部。有村民抱怨“这样的村干部,要了有什么用?”

    帮扶单位的驻村干部当然要驻村,但如果村干部长期在外不驻村,扶贫工作也是很难开展的。记者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

    村里日常事务少人管

    村组织涣散的状态使得扶贫工作也难以得到更深层次的展开。

    彭志洁说,刚开始了解到桂培村的情况时,他们也很头疼。因为桂培村在偏远山区,村民都已经搬出来,分散住在好几个地方。在进行入户调查的时候,只能由村干部带着去造访,但彭志洁说“挂钩干部每个月都要去农户家里。”

    桂培村19户贫困户每户得到了帮扶单位3000元的种养扶持资金,用于养牛。

    “双到”扶贫从开始到现在,陆河县药监局的帮扶干部到陈壬先家一共来了两次,“是去年11月份,他们第一次来没找到我,隔几天就又来了一次,来我家了解情况。”但在他的帮扶记录卡上的记录显示,扶贫干部去年到户7次。

    贫困户陈昌才与陈昌军兄弟俩则用这3000元钱买了两头牛,陈昌才还被列入了危房改造计划,正在借钱准备盖新房子。

    危房改造需要他先将房子建起来再给补贴,省里对危房改造户每户有1万元补贴,县市补贴加起来也有5000元。陈昌才说,村干部告诉他,如果在脱贫书上签字就有1.5万元的补贴,如果不签字,就只有1万元。

    彭志洁对此回应说,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今年他们将加大力度争取完成所有贫困户的危房改造,除了省里的1万元补贴外,还会筹款给危房改造户每户补贴1万—1.3万元。

    在广东省扶贫信息网上,只有一张帮扶前桂培村一片草地的照片。记者看到,帮扶成效一栏共有3项,第一项是帮扶单位投资了5万元入股陆河县杨梅坪水电站,村委会每年可分红来增加集体收入。

    第二项是制作扶贫“双到”公开栏,第三项是“重点提升了村集体班子的能力”。但村民们说,村委会没有办公场所,他们都没有见过扶贫“双到”公开栏。

    彭志洁回应说,桂培村本来是有“双到”扶贫公示牌的,可能是办公场所换到饭店之后,就没有将这块牌子放上去。

    村官父亲被扶贫村民不服

    与桂培村的情况类似,也有一些地方的村干部因为在扶贫中照顾家人、亲戚而让群众产生不满情绪,从而影响了村组织的公信力。

    当兴宁市径南镇李连村委将52名扶贫名单和相应的扶贫情况用红纸张贴出来时,李连村顿时炸开了锅,其中最大的争议在于,村主任父亲的名字也出现在扶贫榜上。有不服的村民很快将红纸撕毁。

    这也直接引发很多村民对村委会的不信任。记者采访时,尽管李连村村干部拿出了当时他们公布扶贫对象的照片,不过,仍然有不少村民认为,村委会选出的扶贫对象并没有公示,很多贫困户甚至不知情。

    同时,村委所实施的扶贫方式也备受村民质疑。比如,该村去年向部分贫困户发黄牛和100多斤饲料后,要求这部分贫困户每人要交300元。

    “为什么要收300元,我们都不知道?”虽然李连村村主任和当地相关部门后来解释说,收取300元只是为了解决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让村民有责任心养好牛,但村民质疑,认为这些牛的市场价只有1000多元,根本不需要村委所说的两三千元那么高。

    在众多质疑声中,去年以来,李连村一些村民相继选择到有关部门信访。

    对于村民的质疑,李连村村主任解释,2010年1月9日,他们曾在村委召开党员会议,扶贫名单都是由党员、合作社和各个生产队队长评选出来的,对不同的人采取了不同的扶贫方式,村里还将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时,有些贫困户心理不平衡,就把公示牌给撕了。”

    “做到绝对公平、公正的确很难。”径南镇扶贫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说,李连村的扶贫户和扶贫项目都是由帮扶单位确定的,实际上,村主任的父亲已经瘫痪在床4年了,也符合扶贫的条件。但他们接到村民的投诉后,还专门做村主任的思想工作,最终,村主任同意将其父亲的名字从扶贫榜中撤下。

(来源:南方日报)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