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理论研究
扶贫论坛
调研报告
经验总结
扶贫助廉
扶贫315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开发->>扶贫论坛
   
全国政协常委、民革广东省委会主委、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校长程萍建议构建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粮食安全供应体
加入时间:2023-3-12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民革广东省委会主委、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院长程萍表示,这为新时期我国粮食政策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从体制机制方面更为系统地补短板、强弱项,构建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真正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民革广东省委会主委、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院长程萍

程萍委员认为,总体看,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有保障,但基础仍不稳固,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粮食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不同主体、不同环节,因此,亟需构建一个包含生产、组织、技术、购销、储备、政策的全链条的生产供应体系,升级增能各环节,架稳我国粮食安全根基。

程萍建议首先从生产端发力,千方百计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耕地是筑牢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目前,我国的耕地质量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应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基础上,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耕地内在治理建设,扩大良田面积。将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品质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长期工程和重要内容,适时稳步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和质量,让每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体系,尽快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土地流转等一系列农村改革协调推进。

二是从服务端发力,推动种粮生产经营方式转型。

构建集约化土地连片种粮机制。鼓励支持村集体、合作社等发挥组织协调和服务监督作用,整合小农户细碎土地、分散的作业,为集中连片接受专业化服务创造条件。对于小农户,要以多种方式化解高地租对种粮农民受益的挤压,降低小农户集中连片种粮的组织成本。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种粮大户以保底租金或土地入股+增产增收分红形式,形成与土地转出的互利共赢、风险共担机制。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供销等部门出资或参股,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农业生产托管运营中心等区域性综合型服务平台,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协会等行业组织,集成整合服务资源,形成区域性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推广灵活多样的种粮托管模式,实现种粮节本增效。根据劳动力转移程度、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民种粮意愿等因素,因地制宜推广单环节、多环节、全程式等生产托管模式。

三是从技术端发力,深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保障粮食安全,短期看供给,长期看产能。要实现“中国碗盛中国粮”,从短期看,保障粮食安全有效供给是根本,从长远看,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要且迫切,科技引领是关键。整合各项粮食科技资金,设立粮食科技专项资金,加强粮食方面的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建立国家、粮食防灾减灾指挥调度系统,完善各类重大粮食生产灾害预案。将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技术嫁接到粮食生产中,打造高标准农田项目管理数字化综合平台,实现高标准农田多项数据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和抵抗自然灾害能力,更加便于全程监管。优先将高标准农田作为粮食种子培育和实验的基地,加大种业技术攻关,通过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抗风险能力进而提高种粮效益。

四是从储销端发力,全面增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

着力完善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鼓励国内粮食企业深度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粮食生产、加工、物流、营销产业链和价值链。以加工企业为龙头,有效联结种粮农户、种业企业、贸易企业等,致力于构建集良种培育、标准化建设、品牌建设、仓储建设、营销网络于一体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实施“产购储加销”融合,保障种粮农户的生产收益,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优化链式储备的区域布局,健全物流链条,加快建设区域性粮食烘干多功能服务中心,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建立涵盖粮食全产业链的风险评判、监测预警、宏观调控和管理体系,构建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保障风险治理体系,降低疫情、自然灾害等突发因素对粮食供需平衡带来的不良影响。

五是从政策端发力,增强紧密型惠农补贴激励导向作用。

建立粮食主销区对主产区发展补偿机制,建立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让粮食主产区抓粮增产有信息。以相关法律为基础,研究出台《种粮农民受益保障法》、《粮食产业发展保护补偿法》等,加大对产量大县、产粮大镇、粮食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健全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在稳定稻谷、玉米、大豆等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提高对农民种粮的综合支持水平和补贴的精准性。精准识别种粮农民,把种粮农民扩大到为种粮服务的各类服务主体。加强种粮成本监测,建立响应成本变化的临时补贴启动机制。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