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理论研究
扶贫论坛
调研报告
经验总结
扶贫助廉
扶贫315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开发->>扶贫助廉
   
1800多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在扶贫接力中将青春“打磨”得闪亮生辉
加入时间:2010-9-1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接力棒”传了7年,中西部19个省(区)市的57个服务地因他们的到来而发生了变化,1800多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在扶贫接力中--将青春“打磨”得闪亮生辉。

  用略带沙哑的嗓音喊出胸中的激情,让止不住的心跳伴随着庄严的出征。8月19日上午,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在郑州大学举行隆重的出征仪式,来自全国65所高校的440名志愿者奔赴中西部贫困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扶贫活动。

  据悉,从1998年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开展青年志愿扶贫接力计划以来,已有七批大学生志愿者赴中西部贫困地区开展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服务地遍布19个省(区)市的57处,人数为1815名。他们像种子播撒在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基层的实践和艰苦锻炼又像一块磨刀石,将青春打磨、历练得闪亮生辉。

  2003年6月,作为一名志愿者,复旦大学本科毕业并在本校读研究生的冯艾,来到海拔3000多米的云南省宁蒗县战河乡中学,开始支教工作。学校条件艰苦,师生住的都是木板房;学生基础差,初一了还写错自己的名字,并问她“因特网”是用来打鱼的还是捉鸟的。

  她教初二语文和初一历史两门课,每周上课30多节,没有双休日,一个月工作28天。全校学生都是彝族,平日都说彝语。她教他们说普通话,为他们补课,走几十里山路进行家访。在她的努力下,学生的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一位她教过的学生在考上师范大学后给她的信中写道:“我把您和母亲的照片摆在床头,每晚看着它都会给我勇气和力量,我准备毕业后像您一样,回到大山,播种知识和希望!”

  在西部的日日夜夜,冯艾感到自己坚强了、成熟了。她告诉身边的朋友: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昭君故里姊归县是湖北省最贫困的山区之一,22岁的陈春晓大学一毕业就来到该县归州镇中学支教。初一学生屈万英的父母都是盲人,几次准备辍学,陈春晓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300元,为他付了一学期的杂费。13岁的女孩向旭露家境贫寒,秋季开学多日也没到学校。陈春晓翻山越岭找到正在地里干活的向旭露,把她接回学校,并每月资助她50元生活费,直至她初中毕业。陈春晓徒步行程2000多公里,走访了70多名贫困学生,写出了近10万字的调查报告,并建立了专门为贫困生求助的“春晓爱心网站”。她用募集到的4万多元钱,帮助了40多名面临辍学的孩子。一年的支教期到了,当听说陈春晓要走时,学生们抱着她哭成了泪人。陈春晓也实在舍不得这些懂事的孩子,她向团省委请求,将支教活动又延长了一年。因工作成绩突出,陈春晓当选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并于今年荣获第九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在支教工作中,各高校不断完善项目,拓宽领域,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乡村教育之路,取得显著成效。中国人民大学在为江西瑞金的3所中学捐建了1座教学楼、3个计算机房、3个图书室和近万册图书的同时,还启动了“乡村发现”系列课题调研项目,组织志愿者开展了“革命老区乡村发展模式研究”、“瑞金新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研究”等。来自社会与人口学院、环境学院、新闻学院和法学院等不同专业的志愿者共同组成课题小组,研究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在青海湟源,清华大学的第二届支教团负责英语教学的团员们,让所带班级的英语人均成绩从不到20分提高到88分;在甘肃清水,郑州大学的志愿者们除了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之外,还举办了普通话培训班、礼仪讲座,开设了法律咨询台、心理信箱;在有“世界第一高城”之称的西藏理塘县,四川师范大学的志愿者实现了该县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零的突破”,使全县成人高考的人数和上线率均创历史新高。

  一石激起千层浪。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海内外及社会的关心帮助和当地群众如潮好评。教育部、团中央、人事部、农业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发文,为志愿者的工资待遇、生活补贴等作规定、开绿灯。被中国青年志愿们的精神所感动,2000年3月,来自新加坡的华裔教师林贞吟前往青海大通支教,成为第一个参加扶贫接力计划的外国志愿者。志愿者的到来,不但促进了贫困地区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促进了当地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大山里吹来了知识和文明的春风。

  “付出了不少,收获的却更多。”在谈到自己的支教经历时,许多志愿者都不约而同地说了这句话。华中师大志愿者杨飞在日记中写道:“支教锻炼了能力,增长了见识,了解了农村。在奉献中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历练青春,才能无愧于当代大学生的称号。”郑州大学志愿者赵丽娜说:“青春需要‘磨刀石’。一年的支教受益匪浅,艰苦的生活和锻炼像一块磨刀石,使我们人生更加坚韧,青春更加闪亮!”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