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龙头企业风采
财富英雄
创业人生
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
 
 
  当前位置:首页->>会员风采->>龙头企业风采
   
为深度贫困户单独定制精准脱贫方案 碧桂园探索可复制、可持续的“4+X”帮扶模式
加入时间:2019-12-13    来源:南方日报

碧桂园启动“粤菜师傅就业培训”项目  

    “东乡羊的预售量共计10186只!”随着主持人的宣布,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是11月8日晚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在顺德举办的“爱在东乡”消费扶贫月启动仪式现场,也是碧桂园继2018年之后举办的第二个扶贫消费月活动。当晚东乡羊的预售,直接帮助甘肃东乡族自治县的养殖户实现超过1000万元的收入。除了东乡羊,碧桂园还依托旗下的碧乡农业,开发了花菇、百香果、蜂蜜等一系列扶贫农产品,这些扶贫农产品全部来自碧桂园结对帮扶的9省14县市。 

    乡村扶贫进程中,来自企业界的力量是巨大的,碧桂园用探索总结的“4+X”扶贫模式,在结对帮扶的9省14县市进行复制和推广,如今取得了不少成绩。事实上,从1997年第一笔大额捐款算起,碧桂园在公益事业的累计捐款和投入已超过55亿元,直接受益人数超过36万人次。 

    可复制的“4+X” 

    东乡羊鲜香无膻、肉质美味,但其产地东乡族自治县却是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和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东乡族自治县地处高原山区,养羊是当地贫困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囿于交通不便,销路受限,只能“自给自足”。 

    基于这一现实,碧桂园派驻扶贫干部深入挖掘东乡羊、马铃薯、刺绣等特色资源,通过补贴发放籽种、技术培训、养殖共建、建扶贫车间等方式提升产品品质和规模,打造品牌,引导培育做大特色产业。今年4月,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与东乡县政府、田地农业公司、土本土商贸有限公司签订了针对东乡羊、马铃薯、刺绣的帮扶合作战略协议,深入落实产业帮扶项目落地。 

    马忠华是东乡族自治县的贫困户,以养殖东乡羊和藏牛为生,“以前不太敢多养,怕卖不掉,现在养多少收购多少,收购价还提高了,每斤羊多给了两块钱,也敢多养了,今年打算养1000多只。”马忠华高兴地说。 

    碧桂园在东乡族自治县的产业扶贫策略,源自此前在广东英德等地扶贫实践中的长期摸索。2018年,碧桂园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战略号召,在国务院扶贫办公室等机构的支持和指导下,结对帮扶甘肃东乡、江西兴国、河北平山、陕西蓝田等9省14县(市、区),惠及3747条村、3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对于扶贫工作,碧桂园没有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而是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4+X”的帮扶模式,这种模式是可复制、可推广的。 

    其中,“4”是指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X”是指结合帮扶地区实际拓展的自选动作,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每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满足这些需求才能真正做到精准扶贫,这个体系并非捐钱或者捐建学校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 

    “老村长”与“新青年” 

    年过五旬的廖志其是英德市浛洸镇鱼咀村的村民,鱼咀村正是广东省定贫困村之一。廖志其本做冬瓜批发销售,他与家人一起打通了一整条冬瓜购销产业链,生意遍布多个省份,收入颇丰。在得知碧桂园在当地开展帮扶后,廖志其作了一个重要决定——放弃冬瓜生意,应邀返乡,接下了鱼咀村理事会理事长的职位,成了鱼咀村的“老村长”。 

    像廖志其这样的“老村长”,在碧桂园结对帮扶的贫困地区一共有140位,他们全都是当地德高望重的村民。这些“老村长”被统一招录为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的编外“公益岗位人员”,党员“老村长”还兼任碧桂园一线扶贫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截至11月,各县“老村长”持续开展工作1.5万余次,覆盖贫困人口3.65万人次。 

    鱼咀村的“蝶变”让部分原本在外谋生的年轻人开始选择回到村里谋生,廖志其的儿子廖茂航也被父亲的坚持所打动,如今他在鱼咀村带领村民经营着一家餐厅,成为回乡创业的“新青年”。仅在2018年,鱼咀村回流人口就有56户187人。 

    目前,碧桂园正在推行“三个寻找”计划,即“寻找一批返乡扎根创业青年、寻找一批老村长、寻找一批深度贫困人口”,并针对青年群体开设“返乡扎根创业青年培训班”,提供“设基金、建工厂、造品牌、送技术、拓市场”等服务,通过返乡扎根创业青年发展扶贫项目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 

    扶贫要扶“人”,对于乡村而言,想要实现脱贫和振兴,有冲劲、能带头创富的人才必不可少,他们的能力和号召力,会对“造血”式扶贫的深入推进产生巨大的作用。 

    扶贫先扶“智”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吸引有文化、有技能的年轻人回乡发展至关重要,但通过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培养当地原有贫困人群的生存技能,更是刻不容缓。 

    在过去十多年里,碧桂园先后通过创办学校、设立教育助学基金、乡村教师培训等举措,开展教育扶贫。 

    企业创办中学乃至大学都已有不少先例,但碧桂园开设的学校,专门面向贫困群体,免收学费。位于顺德的国华纪念中学每年为全国2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提供全免费高中教育,并一直资助其完成大学学业;位于清远的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向贫困家庭高中毕业生提供全免费职业教育。 

    碧桂园也在贫困地区捐建学校和帮助当地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例如其在甘肃东乡县捐赠的龙泉学校,成为当地县级“教育示范基地”,捐赠3亿元在甘肃建设国强职业技术学校。 

    在就业扶贫层面,碧桂园在结对帮扶的过程中,以农村需要、市场需求及实现就业为导向,结合当地群众意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跟踪体系,帮助贫困人群掌握致富门路和技术,并联动下属物业公司、酒店管理公司、建筑公司、零售公司以及合作伙伴提供就业岗位。 

    碧桂园面向全社会进行铝模产业工人、维修电工、家政月嫂、会计电商等多种技能工种培训,截至2019年11月,面向全社会进行铝模产业工人、维修电工、家政月嫂、会计电商等多种技能工种培训,共培训贫困劳动力62506人,已实现就业28110人。 

    在就业扶贫工作中,碧桂园职业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模式也向外推广,广西田东、甘肃东乡推行“职院共建”“职院托管”。碧桂园还发挥下属教育集团博实乐的名师资源,结对英德市开展为期三年的“乡村教师培训计划”。 

    “硬骨头”怎么办? 

    投身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漫长的帮扶过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些贫困户家庭囿于自身条件无法脱贫。对于碧桂园而言,这就需要在推广和复制“4+X”帮扶模式的过程中,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在碧桂园帮扶的湖南省平江县,当地有一名村干部的家庭深度贫困,父母双双罹患癌症,还有一对子女年幼正在读书,他的妻子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只能在家,无法外出就业打工,全家人只能指望这名村干部每月900多元的收入。 

    “我们给两名患病老人设立了健康扶贫基金,两个孩子也纳入了我们的教育帮扶体系。”碧桂园平江县扶贫项目部负责人介绍,帮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家人的经济压力,另外这家人在村里有一亩地,因此碧桂园将苗木产业介绍给这家人,经过种植培养,一年可以出两次苗木,收入能有一万元左右。“我们在每一户深度贫困户都精准地分析,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难点和痛点都有相应的措施去帮扶。” 

    不过,面对贫困的现实,转变贫困人群的观念,解除思想上的局限,也是扶贫工作的重要课题。 

    “我们在扶贫摸查中也曾经遇到过,一些贫困户劳动力由于缺乏文化知识,生活环境较为闭塞,思想上也会比较局限,不愿意外出打工,也有一些因为家庭的因素,顾虑会比较多。”一名碧桂园扶贫干部表示,这是开展扶贫工作的一个重点难题。“我们会对贫困户劳动力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自主选择在家乡还是外出到不远的地方就业,也会尊重他们的意愿,就近安排工作”。  

    今年5月,碧桂园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发起了“社会扶贫共同体”,寄往于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与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需求有效对接、按需配置,从而凝聚更多社会资源,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