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扶贫要闻
部门动态
协会新闻
定点连线
地市联播
对口帮扶
会员快讯
高层连线
省外要闻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前沿->>乡村振兴
   
梅州:深挖“一城两翼”资源 激活苏区振兴密码
加入时间:2019-8-21    来源:南方日报

    无论是历经沧桑的金山顶,还是气势恢宏的朱德演讲地旧址学宫,还是当年的兵工厂、红军医院、梅县苏维埃政府……这些梅江留存至今的红色印记,即使时过境迁,依旧能让人感受到烽火岁月的革命激情。 

    梅江区多山且临江,一方面有着弥足珍贵的绿色山水资源,另一方面也保留了丰富的红色革命精神。作为原中央苏区县,这里还存有多少“红色资源”呢? 

    为摸清“红色资源”家底,梅江区对重要历史事件、机构旧址、革命人物活动地等进行了逐一走访和系统梳理。据统计,全区红色资源通过市级以上认定的有46处;经深入挖掘,最后确定全区有99处,且主要集中在梅江“一城两翼”,即梅城和西阳、长沙等地。 

    “根据分布特点,我区以实施‘双一十百千’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工程,打造独特的梅江红色文化,以‘1+7+N’方式用好用活梅江红色资源。”梅江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红色历史悠久 

    革命时期“神经中枢” 推动工农运动发展

    巍巍群山,悠悠梅江。在梅江区,“红色印记”不在少数。许多重要党组织的设立和发展都在梅城,即现在的梅江区区域。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开展活动较活跃的地区。 

    “今属梅江区的梅城,就像是梅州大革命时期的‘神经中枢’。中共梅县地方组织的建立发展,有力领导和推动了全县及周边地区工农群众运动的发展,开创了革命新局面。”梅江区党史办主任江文秀说。 

    回顾90多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梅江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战,走出了一条漫长而又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道路。 

    1925年,国共两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来梅,给梅县革命运动以极大的鼓舞和推动,为建立中共梅县地方组织奠定了基础。 

    同年12月,中共梅县党支部在梅城南门的八角亭成立,在梅党员的数量逐渐增加。“中共梅县支部成立后,支部成员立即深入到工人中去宣传马列主义,把各行业工会陆续组织起来,同时,还发展新学生社组织和共青团组织,并积极发展党员。”江文秀介绍,至1926年夏,中共梅县支部已有党员80多人。 

    1926年,中共梅县支部升级为特别支部,机关仍设在八角亭,后设在梅城东门塘针嘴巷侯屋。这时,党员和支部已从梅城发展到全县各乡村,梅县党组织也向平远、蕉岭,江西寻乌、福建武平等地发展,先后建立了党团组织。梅县成为闽粤赣三省边区党的活动中心地区之一。 

    1927年1月,中共梅县特支升级为部委,隶属中共广东区委;同年4月中共梅县部委和共青团梅县地委成立武装斗争委员会,领导举行了梅城五一二工人武装暴动;5月13日在梅江区东校场成立梅县人民政府委员会…… 

    作为革命老区,梅州的革命史造就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梅江区的土地上,也留下过许多历史人物的革命故事。翻开历史的长卷,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跃然眼前:周恩来在东校场慷慨激昂地演讲,朱德率领红军在梅城战役中与敌军激烈交战…… 

    为扫除盘踞在粤东一带的反动军阀势力,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1925年3月,东征军建国粤军二师师长张民达、参谋长叶剑英率部进入县境长沙等地,随后攻打梅县城。“当时,驻敌林子云、李易标部溃逃,东征军进驻县城,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梅州的工农革命运动也快速发展了起来。”江文秀说。 

    同年4月12日,叶剑英因赴珠海处理“香洲兵变”之事去职离梅。当时任黄埔学生军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率本部和学生军由兴宁抵达梅城。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讲也由此拉开序幕。 

    历史这样记载那一天的场景:1925年4月15日,梅县各校师生及各界人士1000余人在东校场集会,庆祝东征胜利。周恩来发表演讲,令在场师生耳目一新,深受教育和启发,同时也在许多人心中埋下了红色的“种子”。 

    同样在梅城发表过讲话的还有朱德。1929年,中共中央从上海发出了要红四军进军粤东的指示信。信中说,“至两广军阀混战爆发,东江空虚时,红军可进至梅县、丰顺、五华、兴宁一带游击,发动广大群众斗争,并帮助东江各赤色区域的扩大……” 

    于是,红四军从上杭、武平交界的中堡、湖洋出发,最后攻入梅城。当时地下党员的一位老叔公回忆:“我们屋里也来了一队红军,他们平易近人,帮我挑水、砍柴,真的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军队!”由于纪律严明,红四军进入梅城后深得群众支持。 

    “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为了支持红四军,梅城工商界也四处筹集军饷。据记载,1929年10月26日,梅城工商界人士答应捐献70000元,当天下午便已交了20450元。当时,朱德还在梅城孔庙召开了群众大会,现场聚集了600多人。 

    梅江区的革命旧址数量不少,如叶剑英率东征军追剿残敌战斗地点——西阳镇明山板盖坑金鸡岭,闽西南潮梅特委书记方方办公旧址——三角镇体仁居……这些革命旧址在承载着一段厚重历史的同时,也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肩负着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 

    “我们要利用这些革命旧址,打造一批有深刻思想内涵和丰富文化底蕴、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红色教育阵地,同时探索尝试用历史、人文、文艺等不同视角,对红色资源再深入挖掘,再提炼升华。”梅江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革命遗迹众多 

    全面摸查家底 全区红色资源近百处 

    翻开风云激荡的历史篇章,红色精神耀眼夺目。站在革命前辈曾经奋斗过的这片红土地上,更能把参观者带到历史情境、历史结构、历史叙事中去认知和感受,引发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共振。 

    为深挖区域红色资源,梅江区对革命旧址、纪念设施的现状及分布情况进行了搜集和整理。经认定,全区的红色资源共有99处。 

    其中,梅城(包括金山、西郊、三角等)共48处,西阳有27处,长沙16处以及城北8处。“聚集范围较明显的有江北老城区,西阳镇的明山、新田,以及长沙镇陈公坪等。”上述负责人说。 

    如此多的红色资源,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多都曾淹没在历史中。正是后来人不忘本,这些红色资源和红色故事才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打捞出来。 

    据调查,梅江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包括战斗旧址、革命遗址、遗迹等,同时还有许多名人旧居、烈士故居以及纪念场所等,数量众多、形态多样,是闭合完整的红色资源生态链。其中,纪念碑(园)5处,革命烈士(先辈)故居(旧居)21处,党组织(机关)工作(活动)旧址(遗址)59处,革命名人足迹8处,革命战斗旧址10处。 

    而今,在这次搜集的革命旧址中,大部分保护完好,但仍有小部分受损严重。其中,保护基本完好的有45个。如朱德演讲旧址——学宫于2000年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梅江区按修旧如旧的原则筹资1000多万元,进行修缮工作,并于2008年被评为“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墙碧瓦、古木参天的梅州学宫每年都会迎来大批游客,更有一些海内外的华人华侨前来寻根。 

    但对于更多后辈来说,这样的纪念远远还不够,先辈们的事迹需要不断被提起,不断去缅怀,为的是不让这段历史被忘记。对于共产党员来说,重温党的历史,回顾革命先驱先烈筚路蓝缕的探索,更是提升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 

    于是,座落在梅江区西郊街道的朱云卿故居,经过修缮、升级之后,成为了该区党性、党史的现场教学点。朱德曾评价朱云卿为“诚中国有用人材,我党不可多得的军事干部”;李柏林惜他“短暂戎马生涯,将星英年早陨”;驰骋沙场、保家卫国,被称为“毛主席的好参谋”……朱云卿虽英年早逝,但他的故事仍在传颂。 

    朱云卿在梅江区西郊程江社区小河唇朱屋坪10号住了15年。据朱云卿后人描述,自黄埔军校毕业后,从井冈山到江西、福建、广东,没有一个战役他没有参加。“协助毛主席和朱德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活捉张辉瓚……”如果不是在24岁被刺杀,朱云卿的名字会出现在更多的历史事件之中。 

    弄堂之间,窄窄的巷道内,座落着一座两层高的客家小楼,这便是朱云卿故居。这座楼房是典型的围龙屋风格建筑,属于三堂三横一围龙,至今有300多年。如今,朱云卿故居成为了梅江区党员开展党日活动、学习党史的重要地点之一。 

    在梅江区,还有很多胸怀家国天下的革命烈士的居住之地,如早期中共梅县地方组织主要领导人杨雪如,11军77团主任参谋黄桓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梅县县委领导人林一青、杨广存等。烈士的故事不该被遗忘。“这些故居大多虽无人居住,但已被登记在册,我们也在筹备一部分故居的修缮工作。”江文秀说。  

    激活红色资源 

    围绕“一城两翼” 打造“双一十百千”工程
 

    汽车缓缓驶入长沙镇陈公坪,山路蜿蜒,两旁林木丛生。山峦叠嶂,传统老区乡村犹如一条鸡肠坑,易守难攻。革命年代,丰梅县苏维埃政府和红军兵工厂、印刷厂、医院都设在此处,红军的伤病员100多人曾隐居在中村的崇庆楼,疗伤半年之久。红四军第二次攻打梅城前夕,朱德曾亲自前来慰问。 

    在梅江区的另外一边,西阳、白宫二区广大人民群众,在梅县县委主要负责人林一青等领导下纷纷建立农民协会和基层红色政权,正当革命群众运动蓬勃兴起的时候,却遭到白色反革命政权的疯狂镇压,白宫区革命先行者林一青、李镜章等革命先行者一百多人,不幸被捕,壮烈牺牲。 

    “‘一城两翼’是根据红色资源的分布特点总结而来。”梅江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解释,“城”即是梅城,不仅红色革命遗址多,而且重要历史人物足迹多、重要历史事件多。“两翼”即是西阳、长沙两个梅江红色资源主要集聚地。“一城两翼”串联起了整个梅江红色文化资源。 

    然而,无论是挖掘红色资源,还是讲好红色故事,最终是要回归初心,传承红色精神。建设一个红四军攻打梅城战役纪念公园、一个红色主题广场,打造10大革命教育基地,挖掘保护100个旧址遗址……“我们希望以‘双一十百千’工程,在主题提炼、形式设计等方面提高标准、大胆创新,以党味、文味、客味展现整个梅江的革命历史脉络。”上述负责人说。 

    激活红色基因,深挖红色文化,就是要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历史的长河中追根溯源,让他们在回顾红色革命历史篇章时,更深刻地了解党情、国情、世情,唤醒他们心中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 

    在梅江区,还有众多数量的红色资源分布农村、熔铸于农村、植根于农村,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最好的营养剂。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是红色村北联村的真实写照。一座座掩映于青山绿水间浸润着厚重红色文化的百年老屋,已被修缮一新,给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里,随处可见工程机械设备“喊”着砥砺奋进的号子,美丽乡村的建设如火如荼。 

    目前,作为梅江区红色历史展示之地的北联村综合服务中心已布展开放。一个个“红色记忆”经过挖掘、传承,又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 

    “红色村”北联村的“蝶变”,就是为了深入挖掘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将红色精神的丰富内涵转化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引领脱贫攻坚、推进基层治理的动力源泉。 

    “很开心,看到安静了许久的小山村又热闹了起来,进村、出村的道路宽了,渡口之战遗址、茅坪‘三战’遗址这些旧址经过修复,也一点点‘鲜活’起来。”村里的老党员林耐冬笑着说。 

    ■纵深 

    “一城两翼” 如何“展翅高飞”? 

    风正好扬帆,色纯好作画。根据“一城两翼”特点,梅江区实施“双一十百千”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工程,打造独特的梅江红色文化,以“1+7+N”方式用好用活梅江红色资源,推动形成“诗画梅江党旗红、红色基因代代传”。 

    “双一十百千”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工程,是针对梅江红色资源多、“一城两翼”分布广等特点,进行的一项综合系统性的保护开发工程。 

    “双一”即是高规格打造一个红四军攻打梅城战役纪念公园和红色主题广场。“十百千”即是要结合“一城两翼”分布情况和红色资源现有状况,科学选定打造10个革命教育基地,挖掘保护100个旧址遗址,收集整理1000名梅江的革命历史人物史料,全面展示梅江红色文化。 

    1+7+N”方式即是“区委党校+7个镇街党校+其他单位”。区委党校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 

    7个镇街党校要建立常态化的党员干部红色文化教育机制,借智区委党校,用好辖区内的红色资源,设立镇街党校分教点,经常性地组织党员教育活动。 

    其他单位要结合单位党组织活动和党员教育需要,每年制定相应的计划,组织党员干部每年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革命史教育、党性教育,开展“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1+7+N”方式确保“能用、会用、用好”红色资源,让梅江红色动起来、活起来、好起来,形成强大的红色效应。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