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扶贫要闻
部门动态
协会新闻
定点连线
地市联播
对口帮扶
会员快讯
高层连线
省外要闻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前沿->>会员快讯
   
一位驻村书记的扶贫感言:支部不强,贫困除不了“根”
加入时间:2018-9-3    来源:广东省扶贫办

    新时期的精准扶贫工作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送钱送粮食送温暖”的过程,必须做到扶贫、扶志、扶智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脱贫

    在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有一个省定重点贫困村—桥陈村。这个村贫困到什么程度?驻村干部们说,去年他们进村时,全村245户人家清一色都是砖瓦房,只有一栋四层半的小楼在建,这与邻村的楼群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这245户人家里,有37户共159人是贫困户。

    这样的贫困村,怎么扶?汕头市农业局种子站站长、桥陈村驻村第一书记林雄不信邪。曾有过两轮扶贫经验的他,深知要“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他说,支部不强,软弱涣散的毛病治不好,贫困除不了“根”,发展更不可能持续。

    短短一年内,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桥陈村一改过去的落后,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美丽乡村。这里“五步一画、十步一景”,乘观光电瓶车沿村道行驶,美丽的风景背后,满满都是林雄的心血。

    “我扶贫扶上瘾了!”

    到桥陈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并不是林雄第一次参与扶贫工作。2011年,林雄先后任汕头市潮南区红场镇水头村、苏林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从市中心到全市最偏远的革命山区老区,他一待就是5年。

    印象最深的是2013年。那是林雄二度出师,来到红场镇苏林村。这个村子地理位置偏远、资源严重匮乏。一进村,林雄马上意识到,当务之急是发展经济,帮助村民脱贫。

    经过实地调研和反复研究,林雄提出将红场苏林茶叶作为产业扶贫示范项目。他组织村干部和茶农到潮州凤凰和汕头南澳后花园参观学习优质名茶的种植和加工技术,邀请制茶工匠现场培训,成立汕头市红苏香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投入182万元,引进种植“鸭屎香”“锯朵仔”等潮州凤凰香型优质高值茶叶品种,建设茶园示范区150亩,带动村民种植250亩,建成年加工能力1500公斤的茶叶加工厂。

    经过数年努力,苏林村茶园现在年产干茶1000斤,出产的“白叶”单枞、“鸭屎香”春茶销售每斤单价均在300元以上。2015年,苏林村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10090元,村民年人均收入11845元,提前实现了脱贫目标。

    2016年,当新时期扶贫攻坚的号角发出后,林雄主动请缨,要求再次到扶贫一线工作。同事们回忆,他当时直言不讳地说:“我扶贫扶上瘾了!”

    当年5月,林雄带着工作队,来到了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在这个纯农革命老区村开始了他的第三轮扶贫之旅。

    “新时期的精准扶贫工作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送钱送粮食送温暖’的过程,必须攻克思想障碍、能力短板和发展瓶颈,做到扶贫、扶志、扶智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脱贫。”林雄说。

    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引领广大群众跟着组织走、向先锋模范学习。”多年扶贫工作经验使林雄深深感觉到,支部不强,软弱涣散的毛病治不好,贫困除不了“根”,发展更不可能持续。

    建设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被林雄摆在扶贫工作的重要位置,他决心要提高村“两委”班子及党员队伍的过硬本领,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去年以来,林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导桥陈村党支部规范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学习,带头为“两委”干部讲党课,帮助他们进一步坚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在工作中,林雄及时将上级政策和帮扶村实际相结合,进行精细化指导,让村干部把政策吃透把准,激发村干部求发展、谋发展的内生动力。此外,林雄还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创办和认领扶贫项目,积极组织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把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互融互促,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桥陈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林雄“抓党建”的工作收到了实效。他抓住2017年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有利契机,积极动员桥陈村的党员干部成为乡村振兴的先锋力量,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彻底解决群众关切的环境问题。

    在党员干部的带头下,该村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建设了文化体育广场等文化场所,并通过整治村中心大小池塘和村中沟,对全村村道、机耕道和农田排灌沟进行改造提升,拆除违章建筑等举措,着力打造湿地生态型、农业观光型的桥陈新村。近几个月来,来桥陈休闲观光的旅客明显增加。

    去年底,桥陈村被省委组织部列入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林雄利用该村母子榕红色公园建设原有的基础,将它与周边的红色革命通道、红色渡口、红亭等红色资源的打造融合起来,规划建设成为融红色元素、党建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一体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此外,林雄还利用桥陈村现有的红色资源、产业资源、绿色资源,培育“红色产业”,通过发展红色休闲旅游和农村特色产业项目,开发天然氧吧家庭度假旅游等,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走出产业扶贫新路子

    为做到“挖准穷根、精准施策”,林雄白天靠“土办法”,频繁走访老党员、老干部、群众代表、贫困户,对贫困村产业现状、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发展愿望、主要致贫原因等方面情况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调查摸底。

    晚上,林雄则挑灯夜战,研究各项扶贫政策的适配性,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规划和措施。两年多时间里,林雄马不停蹄地奔走在扶贫路上,制订并实施了桥陈村帮扶工作总体规划和“二帮扶一建设”(贫困户帮扶、集体经济帮扶、新农村建设)具体方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发挥自身懂农业、懂农村的专业特长,帮助贫困村走上产业扶贫的路子,是林雄在前两轮扶贫实践中反复摸索出来的经验,在桥陈村,这条经验得到更好的印证。

    林雄认为,“鱼”和“渔”是以往大水漫灌扶贫模式和现在精准滴灌扶贫模式最本质的区别,只有抓好富民增收产业,才能让贫困户彻底摆脱贫穷困境。

    作为农林业高技能人才,林雄探索出了一条“盘活贫困村自然资源,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精细化、市场化革新,塑造品牌形象”的脱贫发展思路。他上山下田做调查、搞尝试,积极向种养殖户传播推广科学种养知识,传递农产品市场信息。

    针对桥陈村集体收入十分薄弱(年收入2万元)的状况,林雄提出3年内投入100万元,建立“党支部+农民合作社+贫困户+科研所+互联网”模式,发展特色农业集体经济的思路。

    在这种思路下,他先后牵头注册成立了桥陈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汕头市农科所优质水稻品种和种植技术,种植优质大米和红糯米、黑糯米、糙米等功能稻米,带动周边贫困村形成连片生产示范基地320亩。

    同时,他还注册桥陈村水稻、马蹄等特色农产品商标,进行产品包装设计,目前已印制部分包装。为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他还牵头建立桥陈村碾米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

    据介绍,桥陈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系列产品已于今年8月开始销售,2个月销售额达18万元。“今年可加工销售20万斤,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林雄说。

    截至今年5月,桥陈村落实帮扶资金1500万元,争取碧桂园公益扶贫资金1000万元,规划建设了功能稻米生产示范基地、湿地生态公园、母子榕红色公园、贫困户联产家庭农场、光伏发电项目等一批项目,预计今年可实现集体增收超过25万元。

    目前,桥陈村贫困户全员参与了城乡居民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7户贫困危房户已全部完成房屋修缮,全村37户贫困户中已有34户实现脱贫。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