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循环生态农业综合体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因何发起建设,实践情况如何,未来将展现出一幅怎样的图景?带着憧憬与期待,乘着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我们走进江门鹤山市宅梧镇,考察由鹤山市绿湖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碳中和循环生态农业综合体,对话易颂文董事长,一幅集约高效、绿色高质、科技高能的“三高”循环生态农业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左:钟韶彬,右:易颂文
问:规划建设碳中和循环生态农业综合体初衷是怎样的?实施中由哪些系统组成?遵循怎样的逻辑发挥作用?
答:我是搞电力出身的。能否把清洁能源发展与乡村基础建设结合起来、与乡村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与资源循环利用结合起来,以此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是我们团队谋划打造碳中和循环生态农业综合体的初衷所在。2021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要求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促进粪肥还田,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更加应证了我们的设想是正确的,更加坚定了我们打造碳中和循环生态农业综合体的信心和决心。

碳中和循环生态农业综合体生态结构展示图
碳中和循环生态农业综合体由资源化利用、生物工程、生态种养三大系统组成,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紧密结合循环利用。

综合体基本循环逻辑图
问:鹤山市绿湖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是一个怎样的企业?打造碳中和循环生态农业综合体是出于怎样的考量?具备什么样的优势条件?
答:鹤山市绿湖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产品与技术深入应用于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沼气发电、环保水处理、土壤改良、智慧养殖、有机种植等领域。
为客户提供禽畜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解决方案,以及提供碳中和循环生态农业综合体规划设计、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服务。
公司拥有核心业务相关专利65项,其中包括中科院合作授权发明专利4项,有机废物资源化利用和生物水处理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在长期的努力实践中,我们先后获得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成为中科院成果转化基地与授权单位、国家农业农村部禽畜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示范项目建设运营单位、中科清研研究院常务理事单位、高校和企业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江门市双碳试验室合作单位、生态环保产业优秀企业。
公司与科研所、院校单位和专业机构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包括中科院、农科院、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新能源与新材料研究所、广东省农林生物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公司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公司整体研发及创新能力雄厚。
 
问:鹤山市绿湖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打造碳中和循环生态农业综合体进展情况如何?形成哪些基本认识?请介绍一下成功的典型案例。
答:在鹤山市宅梧镇已建成第一个“碳中和循环生态农业综合体”。项目实现了10万头生猪畜禽粪污集中资源化利用,并建设了藻类微生物工程示范及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的有机种植示范。综合体内形成了“生态养殖-能源、有机肥-有机种植”相结合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园区内实现了“无废水、无废渣、气体达标排放”,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果要实践认识,我想从总体功能看,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是可行的,能有效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突出表现在:一是“粪污”变“粪肥”“污源”变“资源”,打通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通道。简单说,就是把放错地方的的畜禽粪污资源进行利用,变“害”为“利”。二是种养结合,初步构建起绿色种养循环机制,推动种养技术产业化。三是带动农产品量与质的“双提升”,农业增效更加明显。



问:总结经验,乘势而上,显然是鹤山市绿湖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的追求目标。请问公司在打造碳中和循环生态农业综合体过程中还希望得到政府和社会哪些方面的关注与支持?
答:我们自己总结,项目是创新的结果,可以说是“无中生有”,在乡村振兴的新机遇下,应用场景“无处不在”,相信前途无限光明,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当然,我们也希望得到政府层面、社会各界的倾情关注和大力支持。
第一,给予政策支持,扩大农林废弃物及畜禽粪污资源化相关示范项目范围,让更多市场主体能够受益,同时加快推进“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
第二,解决农业生产设施用地及配套设施用地指标问题。规划单体项目配套设施用地30-50亩。
第三,开放更多融资渠道,让碳中和循环生态农业综合体这样的投资大、回收期长得项目,能够获得相关政策性银行乡村振兴金融或绿色金融等方面的支持。
第四,环保部门要将其纳入新业态项目对待,给予更多政策和指标性支持,同时制定区域性粪污资源化利用规范。
第五,积极组织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决策和治理架构,推进土地合作和项目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