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扶贫要闻
部门动态
协会新闻
定点连线
地市联播
对口帮扶
会员快讯
高层连线
省外要闻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前沿->>扶贫要闻
   
广东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经验
加入时间:2022-5-26    来源:省财政厅、汕头市农业农村局、陆丰市委市政府

各地拓展资金筹集渠道“五大经验”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各地市探索实施重视农民主体地位,发动群众筹资筹劳,推行“农民工匠”模式,统筹用好现有财力、创造性拓展资金筹集渠道等一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工作,实现乡村振兴“共建共治共享”的创新做法。

一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办要事。市县要充分融合省、市、县各级涉农资金,形成总资金池,探索集中连片建设、拓展延伸产业链条等形式,通过政策集成、资金统筹、资源集聚、项目互补,提高资金有效利用率,争取每年完成一两件大事。清远市清新区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各级涉农资金2亿元集中攻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5.59%,超额完成省目标任务。肇庆市广宁县整合各级涉农资金1.63亿元,支持官圩镇谢村村、金林村创建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二是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各地要对不同部门的建设项目适当整合、打捆上报,善于挖掘项目的现金流、收益点,探索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整治、民宿及配套设施等按专项债券有关要求整体打包,积极争取更多“三农”专项债券。江门开平市积极打造“邑美侨乡·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分领域、分区域打包片区内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产品仓储中心建设、旅游停车配套等项目,通过污水处理费、租赁租金、停车场收入、垦造水田和拆旧复垦收益实现项目收益与融资需求平衡,争取到专项债券4.9亿元用于项目建设。

三是积极撬动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有着投资主体多元、投资模式灵活、投资领域宽广的优势。各地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让社会资本想投、能投。汕尾陆丰市盘活乡村自然生态、历史人文资源,吸引乡贤捐助公益资金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农商平台、驿站、加油站、停车场、广告牌,实现乡村振兴投入有机循环、持续造血。该市还整合各级涉农资金10.3亿元并有效撬动社会资本75.9亿元,用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基本面貌,提升投资潜力等。

四是推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调,通过贴息、政策性农业保险、信贷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池等方式,集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揭阳普宁市设立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专项贷款,地方财政适当贴息,市农信社信贷创新产品“金梅贷”为青梅产业提供发展资金1.1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4.5亿元。河源市和平县为解决腐竹产业园企业融资难题,推出“农业龙头贷”“农园实施主体贷”“惠农e贷”“金穗快农贷”等信贷政策,对产业园实施主体贷款达7500万元。

五是探索龙头企业合作模式。要加强发挥龙头企业在要素集聚、产业融合、创新驱动、联农带农等方面的天然优势,让其真正成为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佛山市安排专项资金2.6亿元建设三水区万亩智慧农业园项目,同时撬动碧桂园投入5亿元用于无人化实验农场、设施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生态智慧渔业、农耕文化旅游等项目。梅州市平远县以省级南药产业园为平台,与龙头企业合作,首期统筹整合各级涉农资金1780万元,按照“每村投入50万元、种植100亩梅片树、每年保底分红”的合作方式,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增强“造血”功能。

汕头市加强资金等要素保障支持乡村振兴

汕头市凝心聚力构建全市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意志,着重抓好乡村产业倍增和乡村振兴示范带提档,明确提出近阶段乡村振兴要以“提振乡村产业”和“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两项工作为核心抓手,用五年时间打造五大百亿产业,包括150亿元级粮蔬产业、100亿元级畜禽产业、100亿元级水产产业、200亿元级农产品食品加工业、50亿元级新业态新产业;高标准打造20条以上乡村振兴示范带,将南澳县全域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县,带动全市300个以上行政村开展示范创建。为实现目标计划,该市先后制定出台了《汕头市提振乡村产业助力产业强市行动方案(2022-2026年)》《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工作方案》《汕头市乡村振兴现场会工作方案》等方案,加强乡村振兴资金投入、组织力量、人才培养等关键要素保障,奋力开创“十四五”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一是创新奖补方式,强化资金保障。该市在涉农资金县级统筹的基础上,对乡村振兴领域紧迫性的重大项目追加专项奖补。初步决定设立市级乡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1亿元,对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成效显著的区(县)给予2000-5000万元的奖补,对能在全省“乡村振兴大擂台”中排名前5的区县给予1000万元奖励。

二是完善专班机制,强化组织保障。汕头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乡村产业倍增发展和乡村建设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在该市农业农村局设立工作专班,组织落实设置25人的汕头市乡村振兴发展中心。该市区县也设立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专班,全市7个区县中已有5个设立了公益一类的县级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依据各区县实际情况配置人员,少的区县有6-8名,多的区县有20人,实行集中办公,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三是突出“培引”结合,强化人才保障。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地位,每年培育高素质、精勤农民及农业科技从业人员1000名以上,每年培训“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9000名左右,预计2026年培训新型农民超5万名。实施百名博(硕)士服务“三农”计划。鼓励博(硕)士毕业生到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企事业单位挂(任)职,力争每个镇(涉农街道)至少有1名博(硕)士毕业生。加大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吸纳力度,每年组织开展1-2次涉农专业人才招聘,力争5年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才300名,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缺乏等难题。从全市近二年招录的博士中挑选100多个相应专业的人才充实到农口部门镇(街),负责乡村振兴领域的组织协调、建设指导、产业谋划、项目实施、宣传推广等具体工作。

汕尾陆丰市突破资金瓶颈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

近年来,汕尾陆丰市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主抓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写好规划、建设、经营、治理“四篇文章”,有效探索出一条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破解了“钱”这一卡脖子问题。目前,该市示范带建设进入“以钱生钱”的良性循环,今年预计可再整合各类资金16亿元用于示范带建设。其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一是“谋事寻钱”。该市聚焦“八个美丽”,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六条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形成镇镇有带、带带相连、串带成环的示范带体系,沿途贯穿陆丰市23个镇129个行政村,覆盖面积达690平方公里,辐射带动人口60万。围绕到2025年的陆丰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计划3年内统筹50亿元以上投入示范带建设。截至目前,已整合近29亿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债券资金12亿元,统筹农林水、生态、交通、自然资源等涉农资金近9亿元,乡贤捐资近8亿元。

二是“竞争逐钱”。借鉴省的做法,举办陆丰市乡村振兴示范带“擂台赛”,由5名市领导分别担任“带长”,率领沿线镇村干部群众登台打擂。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作为5条示范带启动资金,引导各镇(场、区)加大投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节点建设。每一期“擂台赛”再安排2亿元竞争性资金,集中支持优胜示范带,形成“比学赶超、赛龙夺锦”浓厚氛围。目前已举办三期擂台赛,以合计6亿多元奖励资金成功撬动了各类资金投入超过30亿元。

三是“营运变钱”。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用经营城市理念经营示范带。围绕陆丰市示范带体系,深入研究做好“三区三线”划定和国土空间规划,沿线布局住宅、商业、产业、加油站等用地,以示范带建设带动沿线土地、资产、生态产品稳步增值。紧抓政策“窗口期”,将6条示范带整体营运打包申报专项债,去年成功申报专项债12亿元。其中,布局10个以加油站为主功能的乡村振兴驿站并进行拍卖出让,总价值约5亿元,已出让2个。

四是“改革活钱”。深化涉及农村“三块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体系、农村金融、农村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乡融合一体发展的“5+2”农村综合改革,推出一批“股票田”“股票宅”改革,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入市和“三变”改革,推进农业基地化、品牌化。该市成功举办首届民宿招商大会,共吸引40个民宿、酒店、田园综合体项目,总投资超500亿元,同时带动沿线村民和村集体群众吃上“旅游饭”。此外,该市还大力实施“乡贤经济”计划,促进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人才回归,去年陆丰乡贤捐资超过8亿元投入乡村建设,深圳120名陆丰籍画家返乡创业。

五是“创新生钱”。深化金融改革,搭建“银政”“银企”“银农”三大平台,大力推进“整村授信”,加大对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等评级授信力度,解决乡村发展“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截至目前,完成156个行政村“整村授信”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62亿元,占贷款总额38%,增速达15.5%。不断壮大示范带沿线产业发展,去年新增一个省级黄牛产业园,今年还将实现国家级产业园零的突破。过去一年,该市共获得上级各类奖补资金支持超过2亿元。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