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形势任务篇
协会工作篇
组织任务篇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百题问答
   
目前全国扶贫形势与任务
加入时间:2010-10-29    来源: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1. 我国当前的贫困现状怎样?
答:按照我国政府的贫困标准,我国绝对贫困人口已经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2005年的2365万,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2.5%。我国是全球唯一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使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如果按照世界上公认的人均1天1美元以下就属贫困,那我国目前还有2.1亿贫困人口。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在得到较大程度缓解的同时,相对贫困问题更加突出,城乡差异、地区差异仍在扩大。据统计,东部沿海大部分省份GDP年均增长率高达13%以上,是最慢的西北地区的5倍,由此推算,东、中、西部GDP的比例不但不会逐渐缩小,而且会继续扩大,对中、西部来说,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地区的贫困状况,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2. 我国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答:尽管我国减贫成效显著,但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一、需要扶持的贫困群体数量依然庞大。到2005年底,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还有2365万人,他们的收入上限(683元)仅仅是全国农民人均收入(3255元)的20%;低收入贫困人口还有4067万人,他们的收入上限(944元)仅仅是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的29%。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和刚刚越过温饱线但还不稳定的低收入人口总计6432万人,而建档立卡的工作对象有近1亿人。按照国际标准,我国的贫困人口数仅次于印度,列世界的第二位。二、消除贫困的难度加大。一是目前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更差的地区。2004年绝对贫困人口居住在山区的占51.4%,而连续贫困的群体有76%居住在自然条件特别恶劣地区,有46%人均耕地不足1亩。二是劳动力素质偏低。2004年,扶贫重点县劳动力文盲率高达14%;而在连续2年贫困的农户中,劳动力的文盲率达到28.1%。三是贫困农户家计薄弱。2004年,54.1%的贫困农户、47.2%的低收入农户家庭收入低于支出,需要借债度日。刚刚越过温饱线的低收入家庭物质资本一般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遇到灾害、市场风险和家庭变故时就返贫。三、贫困群体的弱势地位突出。2005年,592个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723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3255元的53%。扶贫重点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财政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四、贫困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贫困农户和低收入农户的粮食消费量处于人均150公斤的警戒线上。在国务院扶贫办重点调查的100个贫困村中,36.4%的农户不同程度地缺粮。据中国粮食经济研究会的研究,592个扶贫重点县中,有332个不同程度缺粮,涉及人口近1.3亿。

3. 面对上述困难与挑战,我们将如何应对?
答:我国努力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两个基本”,即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并逐步增加他们的收入;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完成14.8万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采取七个方面的举措:一是瞄准贫困群体,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着力帮助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给予必要的救济、救助;财政扶贫资金重点向贫困户倾斜。二是因地制宜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力争“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14.8万个贫困村的建设。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力争“十一五”期间每个贫困农户有一个劳动力接受培训。四是抓好产业化扶贫,力争“十一五”期间每个县有1个至2个有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五是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加强审计、社会和舆论监督。六是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加大东部地区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对口帮扶力度,不断完善机关定点扶贫工作,鼓励和支持中介组织、民间组织参与扶贫项目的实施。七是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的领导,把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回良玉在2010年“国际消除贫困日”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减贫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机遇。中国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的过程中,将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使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为此,要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区域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步伐;要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要坚持开发式扶贫,全面提高减贫成效。

4. 十一五计划开展以来,我国减贫工作进展如何?
答:2001年以来,中国减贫趋势呈现出明显的马鞍形。2000年-2003年,低收入以下贫困人口从9422.8万减少到8517.7万,年均减少301.7万,减贫进程较“八七计划”期间明显放缓。2004年-2007年,随着统筹城乡、以工促农战略的实施,国家相继出台了农业补贴政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加大了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的投入力度,减贫速度明显加快,低收入以下贫困人口从8517.7万减少到4319.5万,年均减少1049.5万。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减贫进程受到明显影响,当年贫困人口只减少313万,2009年也仅减少410万人,年均脱贫人口规模基本回归到2000年-2003年的水平。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企稳回升,贫困地区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继续得到改善,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9.2%,增速略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552元,实际增长8.7%。其中外出务工收入增长强劲,外出就业的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20.5%,比2008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恢复到金融危机前2007年底的水平。
     尽管扶贫开发成就显著,但中国减贫事业仍任重道远。按照中国政府现行扶贫标准,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按照联合国标准,规模更大。从发展差距看,全国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2002年的3.1:1扩大到2009年的3.33:1,绝对差距高达12000元。全国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也由2002年的6.8:1扩大到2009年的8:1。而减贫成就也不稳定。2008年的贫困人口中有66.2%在2009年脱贫,而2009年3597万贫困人口中,则有62.3%是返贫人口,这反映了贫困人口的脆弱性和致贫因素的复杂性。与此同时,自然灾害、市场因素、环境因素等等,进一步加大了扶贫工作的难度。

5. 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方针是什么?
答: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全面发展。

6. 目前国际国内扶贫有何新的动向?
答:中国政府扶贫资源逐步向民间扶贫组织开放、所有国内民间扶贫组织都有机会通过竞标获得政府扶贫资金去贫困地区实施扶贫项目;在国际上,国际组织包括国际多边援助机构、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私募基金将停止或逐步减少对中国官方的发展援助转向与民是组织对接。另外,我国将积极引入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扶贫开发工作。

7.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地位如何?
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承担着促进贫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承担着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大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承担着缩小发展差距、关爱弱势群体的重大任务;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进程中,承担着保护资源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扶贫开发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放松;扶贫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削弱;贫困地区的发展步伐只能加快,不能停滞。

8. “八七计划”的扶贫工作对象和目前的工作对象有什么不一样?
答:“八七计划”的目标是在上个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工作对象主要是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绝对贫困人口。目前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贫困人口。将来扶贫工作的对象将会从绝对的概念转为相对的概念,就是最低收入10%的人口。这是社会中最穷的一部分人。

9.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1号文件)是如何强调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
答: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1号文件)第14条中强调: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要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加大力度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调整结构,拓宽贫困农户增收渠道。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继续增加扶贫投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使用效益。继续动员中央和国家机关、沿海发达地区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切实做好贫困缺粮地区的粮食供应工作。

10.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1号文件)是如何强调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答: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1号文件)第32条中强调: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充分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的辐射,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农民的服务。要形成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11.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我国扶贫工作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
答:党的“十七大” 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和“一个加大、两个提高”的新要求,即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提高扶贫标准。

12. 扶贫工作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区别是什么?
答: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努力。但是,农村低保在性质、对象、手段和目标上与扶贫开发是截然不同的。低保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低保对象是丧失劳动力的人群;手段是给予现金或实物的补助;目的是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扶贫工作是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能力的建设,培养贫困人口的自立自强的精神;对象是收入低但有劳动能力的人群;手段是创造条件,提供机会;目的是让贫困人口和全体人民一道参与发展的过程,共享发展的成果。单纯靠低保去安抚弱势群众,很难让他们融入主流社会,更难激发他们自觉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信心和热情,树立自身的尊严。而扶贫将不是靠施舍、不是靠救济,而是贫困群众在政府的支持下靠自己的努力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富裕,贫困人口因此获得了尊严和自信。

13.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扶贫办主任范小建新上任到河北陕西宁夏云南贵州等省地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对当前扶贫工作的认识和扶贫开发的开展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答:2007年6月至7月,刚刚上任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到河北陕西宁夏云南贵州等省地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强调,当前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我们对扶贫工作要有准确的定位和把握,要立足于中央领导同志一贯强调的“扶贫开发的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这一要求。   
     一是扶贫开发的旗帜不能动摇。我们国家现在有2148万绝对贫困人口,在绝对贫困人口当中,通过“低保政策”能够解决的人口数也就是一个零头,绝对贫困人口的主体并没有解决。低收入人口(2006年人均纯收入在694---958元之间)和绝对贫困人口对半开。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社会人群之间收入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
     二是扶贫开发的任务不能低估。从改革开放至今,扶贫开发工作一直在做“减法”,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2.5亿减到2亿,再到2148万人。我们既要做“减法”还要做“加法”,这既有一个继续减少贫困人口的任务,而且任务还很艰巨,又有一个对于刚刚解决了温饱还很不稳定的人口,尽可能地增加他们的收入的任务。所以,既要做“减法”,又要做“加法”。认为扶贫的对象越来越少了,扶贫办的任务就越来越轻了时一种错误的认识。
     三是扶贫开发的方针不能改变。扶贫开发从一开始就是以提高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为宗旨,以“造血”为主要任务。低保主要是养起来或者说是“输血”,而扶贫开发从一开始就是在“造血”,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虽然可以相互促进,但是绝对不可以相互替代。总之,要继续坚持扶贫开发的方向,坚持落实扶贫开发的任务,坚持贯彻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
     范小建要求,搞好扶贫开发要切实瞄准贫困群体,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第一,关于建档立卡瞄准贫困群体问题。“一个瞄准,三项重点”(瞄准贫困人口,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务实的,要继续做好。瞄准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这件事,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最近的几次讲话中都强调了。这件事情扶贫系统现在所做的一项基础工作,就是建档立卡。最近这几年,河北省在这方面做的是很有成效的,也正因为有了这么一个很好的工作基础, 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工作才有可能做得更有成效。把建档立卡由一次性的工作变成经常性的工作,定期、及时地将变化的情况反映出来,扶贫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把工作的着眼点真正放在最困难的那部分群众身上去。对建档卡立工作,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不要就此止步,要继续把它深入开展下去。
     第二,关于整村推进问题。整村推进看样子是各地有各地的做法,河北省把基础设施工作交给各个主管部门去解决,扶贫系统主要是做四件事,“周转畜”、“周转棚”、移民迁建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突出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国务院扶贫办提出的整村推进概念中,包括的更多一些,包括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劳动力转移、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班子建设。如果真正把这些事都办起来,现在投入力度远远不够。现在河北省搞的这四件事,难度就已经很大了,如果真正把基础设施都兜起来的话,会更困难。河北的这个做法确实很实际,就是根据我们有限的资金,找准了一个工作的切入点。现在遇到的问题是不解决基础设施不行,没有产业开发和增收路子也不行。对整村推进的村应该有个验收的标准。
     第三,关于如何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问题。扶贫龙头企业是带动整村推进和农户致富很有力的抓手,而且解决了多年来扶贫系统直接面对贫困户所难以解决的很多事情。通过政企合作的方式,把扶贫政策和企业的运作结合起来,和企业对贫困户的帮扶结合起来。张家口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片村;赤城县的龙头企业对信用社实行“统借统还”的办法,企业把带动的贫困户所需要的贷款统一担保起来,然后老百姓把食用菌卖给企业时,企业再统一还贷,解决了农户得不到担保的问题;丰宁奶牛场通过项目贷款把奶牛买进来,然后再把牛无偿地交给贫困户去饲养。这些都是很好的办法和经验,很有必要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促进工作开展。
     第四,关于劳动力转移问题。这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方式,如果一个户有一个人能实现稳定就业,并且有较高的经济收入,这个户就能彻底摆脱贫困。关键是这项工作要规范,要确实把培训资金用到贫困户,要保证培训后能够就业。

14. 2006年3月28日至30日全国扶贫办主任会议指出扶贫开发建设哪七大新机制?
答:在2006年3月28日至30日全国扶贫办主任会议指出的七大新机制是:贫困瞄准机制、群众参与机制、力量整合机制、企业带动机制、培训服务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等。

15. 就如何进一步开展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刘坚提出了哪几点意见?
答:一、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任务。
     二、全面理解“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八荣八耻”的核心是坚持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此界定荣耻、判断是非、区分美丑。“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的社会条件在总体上是开放和宽容的,能给人们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提供更大的自由度。但是,这种自由度无论多大,荣辱观的历史定位都不能离开道德规范的基本准则和底线,不能颠倒是非,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假为真。“八荣八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在我国的传统道德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伦理文化传统,那就是:克己奉公、忠于职守、勤劳勇敢、舍生取义、爱民为民、嫉恶如仇、清正廉洁、回报桑梓、扶贫济困、邻里互助等。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思想中所包含的民族美德,只有与时代需要相结合,只有为实现社会服务,才能发扬光大并焕发勃勃生机。
     三、明荣辱,辩是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关系民族精神的振奋和国家信念的坚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事情,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16. 我国于2006年6月1日启动了“社区主导型”新模式,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有何创新?
答:为完善我国扶贫开发机制,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率,探索新的扶贫开发模式,国务院扶贫办将与世界银行合作实施“社区主导型发展试点项目”(即CDD项目)。在此模式下,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个人的扶贫投入,将完全交由贫困村民进行项目实施和监管,把发展和脱贫的主导权交给贫困农民。社区主导型扶贫在三个方面有所创新:其一是将资源的决策权、使用权和控制权完全交给农民,由农民决定实施什么项目、由谁来实施,并由农民掌握、控制项目资金的使用,依靠农民自己推动社区的发展,实现农民的自我组织、自主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政府则主要负责监督、支持和服务;其二是首次将扶贫工作与村民自治和民主决策结合起来,为基层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支持;第三是开创了政府、国际多边机构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合作实施项目的先例,首次将非政府组织纳入政府的扶贫工作中,借此探索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有效模式。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