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扶贫风景线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风景线
   
英德市连樟村力斩穷根背后的连通资源、补齐短板的“连”字诀
加入时间:2018-12-5    来源:广东省扶贫办


    岭南华厦多盛景,大山深处有人家。广东并非只有富得流油的城市,也有封闭落后的山村。区域发展如何平衡协调?先富如何带动后富?关键在于发展要素相“连” 

    12公里的山路崎岖蜿蜒。山那边是连通高铁站的国道,山里边是手机信号不稳定的村落。

    48岁的陆奕和觉得这条路很长。他坐一次“三脚鸡”摩托进城要半个多小时,送家里3个子女到大山外读书去,从这里走出去的年轻人,很少再回村里来。

    53岁的张雪凡却把这条路“走”短了。三年前他主动请缨,到这个贫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日常奔走其上,每个弯弯道道都了然于心。在他和两任村支书的努力推动下,村里4.5公里的硬底公路通车,现代化的大棚蔬菜引进来,扶贫车间的儿童玩具销出去。

    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清远英德连江口镇连樟村,留下“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的嘱托,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

    落后地区的脱贫攻坚战,就是要向闭塞宣战,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宣战。连樟村力斩穷根的背后,是连通资源、补齐短板的“连”字诀。
 



    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 



    连心 

    “要想富,先修路。”扶贫人都知道这个道理。

    张雪凡回忆2016年到连樟的时候,这个2000多人的村落没一条好路,一到雨季泥泞不堪,脚下黄泥踩得两斤,进出开车寸步难行。当时他率领扶贫队,踩着这样的泥巴路,在全村做了贫困情况普查。

    根据调研,村里因病返贫、因学致贫的情况很多,部分老贫困户有补贴就怠于生产,还有人想干活却缺乏门路。精准扶贫必须引产业进村,首先就要解决“行路难”的问题。他和老支书一合计,当务之急就要把村里的公路硬底化,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可让张雪凡没想到的是,修路这样一件好事,市里有相应的扶贫专项支持,但在村里遭到的阻力却不小。“大家不相信修了路有什么大好处,倒是要动用到自家的地,有的人就寸土不让了。”村民张大姐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当时大家思想都转变不过来,钩机进场还遭到集体阻挠,修路工作一度停滞。


    第一书记张雪凡正在打电话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说,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张雪凡这回是深刻领会到了。有的村民存在惰性思想,要想帮助农民思想上脱困,首先能跟农民心连心,把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真正讲到他们的心里,补齐思想认识这根短板。

    扶贫工作组挨家挨户上门拜访,说清楚修路的好处,给村民算收益账。在村里做了19年老支书的邓长见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村里素有威望,大病初愈还坚持去啃“硬骨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凭着这份执着和冲劲,说动了不少钉子户。

    2017年,村里的泥巴路全部换成硬底路。同年国庆之夜,这个贫困边远山村第一次亮起了路灯,村民奔走相告。

    村民知道干部们是切切实实为村里谋发展,随后开展扶贫工作就顺利多了。张雪凡说,从过去敲门门难进,到现在村民到党群服务中心找干部主动交心,村民信任党组织能够带领他们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

    十九大召开之后,村里又开展了多次精准扶贫技能培训班。为了和农忙错开,培训班多在晚上开办,从打工回乡的中年汉子,到没有特殊技能的主妇,都积极参与其中,学习种植知识和技能培训。

    连通 

    村民的思路和村里的道路相继打通之后,山路的那一头,越来越多的机会连通进来。

    贫困户陆奕和有了奔头。

    这个皮肤黝黑的汉子,是脱贫积极分子之一。他妻子患有精神病,家里因病返贫,上有85岁的老父,下有三个子女,吃饭就靠家里几亩稻田,至于日常开销,常常要靠打零工和向亲戚借款维持。

     建在扶贫车间旁边的大棚蔬菜基地



    “我想做事,我不想穷。可家里这个情况走不开,没法像别人一样出去。”陆奕和对《南方》杂志记者说,这两年眼见着大棚蔬菜基地建立起来,闲置的校舍变成了扶贫玩具车间,碧桂园扶贫队也带来了种植合作的模式,他终于有机会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了。

    自那以后,村里人很少能在他家里找到他,他不是在蔬菜大棚务工,就是在碧桂园承包的山地参与种植麻竹笋。去年一斤鲜笋卖到9毛钱,单这一项就赚了3万多元。

    今年麻竹笋产量少,价格也降到5毛钱一斤。菜贱伤农,陆奕和正发愁。碧桂园组织他们把鲜笋加工成笋干,100斤晒成5斤,一斤能卖50块,大山里的特产卖到碧桂园总部、卖到珠三角。按这个价钱,麻竹笋的创收比原来多了4倍。 

     贫困户陆奕和靠种植和加工麻竹笋,今年有望脱贫



    “人家先富带动后富,我们当然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陆奕和这两年家里经济条件改善了,预计今年底就能摘掉贫困的帽子。村里的贫困户也很受鼓舞,种植的种植,打工的打工。

    现在村里接纳劳动力最多的是“造血型”扶贫车间。德晟集团帮扶50万元建成这个纯手工玩具加工点,帮助解决贫困户就业和村里剩余劳动力就业难问题,现有82名村民在这里工作,其中包括5名贫困户。

    《南方》杂志记者走进车间,昔日面朝黄土的农民,现在身穿蓝色制服,在生产线上劳作。装配好的玩具经过检验、包装,成批地装载到卡车上。嘟嘟一声汽笛鸣响,卡车开动,50岁的返乡工人陆大叔告诉记者:“这批货从这里出去,要坐车坐船,送到东南亚去。”他和工友按计件方式领取工资,每个月可以拿到两三千元。

    村民有了收入渠道,村里也扭转了集体经济“空壳”的现象。在挂钩扶贫单位的支持下,村集体入股了大棚蔬菜和玩具工厂,去年收入5万元,预计今年可以突破10万元大关。

    连动 

    资源的连通为连樟村带来了发展,村容村貌也由此发生了重大改变,过去“垃圾基本靠风刮,污水基本靠蒸发”,现在慢慢有了新农村的样子。


 

    老兵陆上伙  



    2017年,85后小伙子陆飞红从老书记手中接过村支书重担,上任以后,村党总支把环境整治作为头等大事,带领村民拆掉200多间破旧房屋。帮扶企业碧桂园给村民修了新楼,建了第一个公共厕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还给泥砖房描上乡村振兴的彩绘。90岁的老党员陆上伙在泥砖房住了大半辈子,也终于住上了三层洋楼的新房。

    村里基础建设夯实了,产业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都处于各自发展的状态。张雪凡分析,村里一、二、三产业都有了,接下来应该联动起来组团发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一次党群会议上,有贫困户提议,村里有4.3万亩林地,发展林下经济肯定能创收。村党总支专门开会研究,决定整合村小组的集体山林,引进企业种植灵芝,这个方案在村民代表大会上一下就通过了。陆飞红说:“现在我们已经整合了6个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160亩山林,聘请村民种植灵芝,发展灵芝制品。将来还要建一个智慧农场,发展体验式旅游点。”

    金秋十月,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不仅为乡村振兴和扶贫工作指明了道路,更是给连樟村带来新的历史机遇。现在连樟村成为各地党建教育的热点选址,每天有2000多人参观学习,也有更多的社会各方力量加入扶贫工作。

    张雪凡说,村里正在研究,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优势,推进现有一、二、三产业相连互动。

    在不远的将来,慕名而来参观的人们,在农家乐住下,带些麻竹笋、灵芝回家;村里的基础环境改善,或能迎来更多产业合作的机会。这都可以成为连樟村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