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理论研究
扶贫论坛
调研报告
经验总结
扶贫助廉
扶贫315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开发->>扶贫论坛
   
李晓华:深度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之路
加入时间:2018-9-18    来源:三农研究院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这些地区要靠产业脱贫,必须打通优势资源向商业价值转化的路径,让产业具有持续造血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尽管国家给予了多方面的大力支持,但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其根本原因在于产业基础薄弱,少有的产业项目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不足,尚未形成能够发挥比较优势、具有自生能力的特色产业。

    深度贫困地区的往往具有自然资源优势、农业资源优势、人文自然景观优势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其产业发展应该重点选择资源型产业、农业及下游的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这些地区之所以被称为深度贫困地区,恰恰是因为没有形成具有足够规模的产业,而产业发展的滞后又是由于比较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存在多种限制和制约,可以概括为基础薄弱、信息阻隔、物流不畅、人流不通。

    所谓基础薄弱,是指产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比较薄弱。比如农业方面,农田水利设施落后,缺少适用的农机具;旅游业方面,旅游景点的开发投入不足,景区整体质量不高,缺少宾馆、餐饮等配套设施。所谓信息阻隔,是指深度贫困地区无法及时获得国内、国际市场的购买需求、供求关系和商品价格等信息,也包括无法了解进而掌握国内、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外部也无法了解到深度贫困地区的优势条件与商品供给状况。所谓物流不畅,是指深度贫困地区的商品不能及时地运出或运出的物流成本过高,而国内的商品也不能以经济的成本运入深度贫困地区,从而造成深度贫困地区对外部开放程度低,生产要素和产品无法进入国内、国际供应链、消费链和生产体系。所谓人流不通,是指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深度贫困地区的人员很难流动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就业,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人员到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或开展商业活动也非常不便。

    由于基础薄弱、信息阻隔、物流不畅、人流不通,深度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无法充分发挥,更无法实现商业价值。其原因既有先天的,如地理位置偏远、地广人稀,从而造成物流成本高、人员流动成本高;也有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及相关通信、物流等产业发展滞后等后天因素,比如由于互联网不覆盖、缺少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既无法及时了解外部市场信息,本地的资源、商品、旅游等信息也无法及时有效地传播出去。

    在深度贫困地区真正形成具有持续造血能力的产业,关键是打通优势资源向商业价值转化的路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深度贫困地区在交通、通信、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方面差距巨大,这些差距凭其本身的财力难以补齐,需要国家给予大力支持。资金、项目的投资重点应该放到基础设施上,使深度贫困地区的比较优势能够发挥,与外部能够形成信息流、物流、人流、资金流顺畅流动的局面。针对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也应各有侧重。例如,对农业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应重点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农产品加工储藏和物流设施;对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应重点改造升级旅游景点,建设连接交通干道与景点的支线道路,促进餐饮、住宿等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

    2、挖掘区域比较优势

    受信息闭塞、资金实力、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限制,深度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的自发力量,必须要由政府给予有力的推动,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挖掘区域的比较优势,培育发展能够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的产业,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一个县(乡、村)重点发展少数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能够发挥规模经济,打响地域品牌,就地解决劳动力安置,实现收入增长。

    3、增强龙头企业带动

    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基础薄弱,缺少有实力的企业。分散的农户不仅缺乏市场信息、商业资源,直接面对市场也面临巨大的交易成本。因此,需要大力培育或引入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参与商品生产、进行市场交易。龙头企业既可以由农民组建行业协会、合作社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直接引入外部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投资设厂或组织采购,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生产组织方式。

    4、加强内生能力建设

    深度贫困地区人口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欠缺专业技能、缺少市场经济意识,从而缺乏脱贫致富的内生能力。经济的发展根本上要靠人,要改变贫困面貌,必须要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在具体措施方面,要加强深度贫困地区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通过组织流动课堂、网络公开课等方式加强对村民文化知识、商业知识、农业技术、科技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支持深度贫困地区企业、行业协会等机构对员工、村民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将先进的市场经济思想意识带回乡村。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